2025年7月27日,由哈尔滨工业大学软件学院主办的特色化软件人才培养论坛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举行。来自全国软件工程领域的顶尖专家、行业领军企业代表及教育界同仁齐聚一堂,围绕数字经济时代软件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展开深度研讨,为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重量级嘉宾齐聚哈工大,共商软件人才培养大计
本次论坛邀请到国内学术界和产业界软件领域众多重量级嘉宾参加,包括原哈工大副校长、哈工大(威海)校长、软件学院创始院长徐晓飞教授,示范性软件学院联盟理事长、原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卢苇教授,北京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吴中海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原院长臧斌宇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院长胡春明教授,浙江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尹建伟教授,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原副院长邢薇薇教授,东北大学软件学院原院长朱志良教授,山东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崔立真教授,东软教育科技集团总裁董本清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谭火彬副教授,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业务总经理王占云先生。
哈尔滨工业大学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院长兼计算学部副主任邬向前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副院长涂志莹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副院长统华教授和聂兰顺教授等领导专家和来自哈工大计算学部的20余位教师代表参加本次会议。会议由计算学部教师教学发展分中心副主任陈鄞主持。
开幕致辞:聚焦数字经济时代软件人才培养新使命
在论坛开幕式上,哈尔滨工业大学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院长兼计算学部副主任邬向前教授代表主办方致辞。他指出,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必须立足国家战略需求,积极探索特色化软件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邬教授强调,本次论坛汇聚了国内软件工程领域的顶级专家,通过分享教育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前沿理论和创新方法,必将为哈工大软件学院的特色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注入新动能。他期待以此次论坛为契机,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共同探索新时代软件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与发展方向,为服务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特邀报告:前沿理念与实践经验分享
在特邀报告环节,五位国内顶尖学者分享了各自在软件人才培养领域的创新实践:
北京交通大学卢苇教授以智慧交通领域为例,系统阐述了五新人才培养模式,从新目标、新机制、新结构、新体系和新途径五个维度,构建了特色化软件人才培养的系统性框架。

上海交通大学臧斌宇教授聚焦操作系统人才培养,提出以开源鸿蒙为纽带,通过共建平台、教学改革和科研攻关实现校企深度融合的创新模式,为解决产学脱节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北京大学吴中海教授强调特色化培养要与高校双一流建设深度融合,构建企业、学院、学生、教师四方共赢的产教融合生态,并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与软件工程专业的融合发展路径。

浙江大学尹建伟教授分享了教科人产一体化的创新实践,通过产业引领、科技驱动、教育创新三大战略举措,推动重大载体建设、有组织科研和拔尖人才培养的协同发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谭火彬教授针对复杂软件工程能力培养,提出了分层课程体系设计方案,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内容的有机结合,着力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深度研讨:共谋培养方案优化之道
在哈工大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咨询环节,邬向前教授详细介绍了学院培养方案的改革思路与方向。与会专家围绕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优化、产教融合机制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形成了多项建设性意见:聚焦产业需求,优化课程体系;深化校企合作,共建实践生态;强化科研反哺,培育创新基因等。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特色化软件人才培养需要突破传统象牙塔模式,构建高校主导、企业参与、政府支持、科研赋能的协同育人新生态。
邬向前表示,哈工大软件学院将充分吸纳各方建议,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快推进特色化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地实施,并期待与各界开展更广泛、更深层次的合作。


展望未来:持续探索永不止步
论坛在热烈的交流氛围中圆满落幕。哈尔滨工业大学软件学院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关于特色化软件人才培养的探索永无止境,哈工大软件学院将继续与各界同仁携手,共同谱写新时代软件人才培养的新篇章。
